如果你梦到掉牙齿了,那就赶紧回家看看
同事们随口说了句,拔牙还好。掉牙就不好了。
听完,我浑身冷汗,掉了一身鸡皮疙瘩。
因为有关牙齿这个话题,真的很敏感。
我早的很,就在周公解梦里听说过,如果你梦到自己的牙齿掉了,那家人可能会有点小灾难。
然后大家便开始回忆起有没有梦到这个场景。
我开始害怕。
我没有做梦。但是我真的好久没有回家里看看奶奶了。
因为工作需要,从八月到现在,我只回去了一次,每天都以工作忙来搪塞,现在想来对待快八十多岁的老人实在太残酷了。
奶奶经常打电话过来,从今年夏天,又快到一个冬天。
“天热了,你住的地方有没有空调啊、吃饭怎么办呢?吃的好不好”
“最近下雨了,你有没有带外套啊,房间潮不潮湿……”
“你什么时候回来呢,家里的玉米熟了给你带一点过去吃……”
“中秋节也加班吗?那你给自己好好买点吃的,自己过节啊……”
到现在也依旧叮嘱我,冬天到了,要多穿点衣服,家里的猕猴桃还有很多,给我存着,有时间记得回家取。
记忆的碎片在闲暇之余,随着一句不着边的话,就突然明白,人就是在偶然间会学会成长吧。
于是,我毅然决定,趁着休假时间,我要回家,去看望我亲爱的奶奶。
除了生与死,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
在这个大家同吃快餐的时代,我们忙着工作,忙着应酬,忙着聚会,在时代的紧促节奏下,谁都不愿意落下每一个步伐。
于是我们忘记了停下来,去回头看看那曾经一代代血脉相连而又孤独把思念寄予每一个家庭的老人。
最近我的状态有些走火入魔,开始步入工作,自给自足的压力过大到失眠成瘾,而每日焦虑难安。
我一直觉得要努力努力,奋斗奋斗。
却忘记了生存之道更应该珍惜的东西,便是情义。
知乎说,所谓子欲养而亲不待亲不待,大概就是:
平时你最烦的,最考到的人突然消失了,然后整个世界都安静的可怕。
是抽离,是裂肤之痛,是每一个团圆的节日不能释怀的思念之情,是无法原谅的痛苦和难过。
所以,趁着生的年代,做快乐的事,做快活的人,才不会遗憾的死去。
也要趁着生的年代,去珍惜身边人,在他人生的时候,在自己生的时候,给彼此温暖,给生活加料。
别等到,梦到有牙齿掉落的怪梦时,你才觉得应该回家陪陪老人了。
常回家看看,是作为一个晚辈对父母、长辈的最好回报了。
一腔热血忙工作,更要留一丝温暖给家人。
想起我一个同学,她是一个很优秀的姑娘,在学校是优秀学生,在校外也为自己的独立失业而兼职打拼,品德兼优,一个良好的学生典范。但也在那个时候失去了自己的母亲,是常年积劳过多而突发的脑溢血。
她说,当母亲那段时间给她打电话时,问她学习累不累,最近有没有时间回家怎样,她说,那个时候依然狼心狗肺的敷衍了事,完全没有这种应该回家的潜意识。
后来,最后一次在病床上看到母亲奄奄一息的样子,她觉得这是一辈子最懊悔的事情。
因为当一个人要永远离开你的时候,最悲哀最无力的是,你努力去回忆,却发现没有一件事情是值得去回忆的。
而这种懊悔,成为了毕生的遗憾,再无弥补之地。
《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很残忍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郭巨有一个三岁的男孩,母亲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孙子吃。郭巨对妻子说:“家里窘困不能很好地供养母亲,孩子又分享母亲的食物。不如埋掉儿子吧?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如果没有了是不能复有的。”
妻子不敢违拒他,郭巨于是出门挖坑,当挖到地下三尺多时,忽然看见一小坛黄金,坛子上写着字:“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当官的不得巧取,老百姓不许侵夺。”
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这种埋儿奉母的做法,在古代社会广为流传,但也有一部分人称之为“愚孝”。褒贬不一。
但现在时代的不同,显而易见可知,努力打拼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当然平平淡淡生活也到不了埋儿子的地步。
那为什么,不在这个安稳繁荣的年代再去敬孝呢。
我工作很忙,应酬很多。
我学习很累,没有心思。
活动太多,抽不开身……
那现在交通、通讯业那么发达。多打几个电话,多做几趟高铁,也不难吧。
想起我去年,我穿山过海去看望经久未见的男友,到达目的地时,我告诉他第一个感觉就是感谢交通、感谢通讯,他听到我的话,仰头大笑,好像我在讲笑话。
但事实就是如此,若没有这些硬性设备,我也只能去飞鸽传书、快马加鞭几天几夜了,不是思念成疾,便是劳累至死了……
嗯,幸亏没生在古代,不然尽孝还得埋儿,还得骑马,确实挺难的!
且行且珍惜,珍惜事件一切万物。
坐火车的路上,碰到了19届的学弟。
不由得思绪被拉到我当乘务员的那会。
愿你们一年内有辛苦也有收获,愿你们一年内有初入社会的准备和积极良好的心态,愿你们会周旋于各种难缠的琐事也仍有一颗善良热情的心肠,愿你们工作紧促的同时也有一颗送亲人给温暖的心情,愿你们以后事业爱情双丰收,阖家欢乐也常会聚。
愿你们坚持,明年开花结果,一切安好。
(ps奶奶说给我炖好了排骨,呀呀呀,那好吧,我只有明天再减肥了……)